地址:济宁市济邹路一号。
[提要]在韩剧、美剧盛行的当下,一部国产电视剧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,不免让人赞叹,这其中就有一人不能不提,那就是电视剧脚本的创作者———高满堂先生,一位曾经在“飞天奖”上屡夺第一...
著名编剧高满堂做客济宁将以运河文化为背景,打造一部济宁运河沿岸富商成长史
《大河儿女》,走遍河南省的11个市县,光钧瓷就研究了很长时间,电视剧热播后,有关“龙凤盘”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,全国各地观众纷纷慕名去到河南禹州了解钧瓷,这不仅让钧瓷“身价倍增”,而且更重要的是,对于如何更好地宣传和弘扬钧瓷艺术和钧瓷文化,这一曾经让当地人头疼的问题得到极大缓解。 在韩剧、美剧盛行的当下,一部国产电视剧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,不免让人赞叹,这其中就有一人不能不提,那就是电视剧脚本的创作者———高满堂先生,一位曾经在“飞天奖”上屡夺第一,以《闯关东》、《家有九凤》、《抉择》及《温州一家人》等剧作享誉业界的金牌编剧。
近日,为筹备新剧高满堂一行人重访济宁来采风,并与济宁当地多名运河文化研究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座谈,透露出打算以济宁运河文化为背景,创作一部描写清末民国时期富商成长史的想法。
从运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,到白英治水建南旺分水枢纽;从以玉堂酱园为代表的儒商文化,到电报、煤油、制冰等现代工业的发展;从竹竿巷、纸坊巷、河浜营、闸工、船工到甏肉干饭、热豆腐;从民国时期的两任国务总理,到号称“四大金刚”的民族资本家。
在座谈会上,一些对济宁运河文化有着多年研究经验的专家、学者,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、建议,为高满堂新剧的创作积极提供线索。当听到诸如:民国初年济宁手工业发达,竹竿巷、纸坊巷等手工作坊集中兴起;拥有仆役千人,坐拥四处庄园的“张大脚”虽富却乐善好施;兰芳斋自同治年间创牌,玉堂具有300年发展历史等,有趣的人物、故事以及细节描述时,高先生都会认真地做好记录。
创作将以“大运河”为背景契合家风、家规等时代主题
据山东影视集团相关负责人侯鸿亮介绍,作为长期从事影视剧制作的地道济宁人,他感觉荧屏上反映济宁本土文化尤其是运河文化的作品少之又少。他说,此次陪同高先生前来采风还有一个小前奏,“年前解放军八一制片厂厂长、国内著名喜剧小品表演艺术家黄宏曾经通过我,将一部描写两个家族恩怨的故事脚本交给高老师,当时高老师看完说暂时想不好,先放一放”。近期,当看到有关家风、家规的探讨日渐受重视、也值得深思的时候,高先生就想围绕这个角度,放在济宁这样一个“齐鲁文化”、“儒家文化”以及“运河文化”交融的地方去做,前期集团编导室的工作人员已经来过两次济宁,进行收集资料的准备工作。
对于这部有望继续打造鲁剧品牌和影响力的作品,高先生说他将深耕细作,“今年做功课,年底出大纲,明年上半年出剧本,明年下半年开机,而且功课做得好不好,能不能顺利拍摄,特别需要当地专家、学者的帮助和指导,此次来济宁就是洗耳恭听,关于济宁、关于运河,哪些需要突出,哪些必须得写,尤其是从清末到民国初期这段时间,有哪些历史掌故、人文趣事和传说,都是我最想听的”,他说。
独家专访
谈济宁印象:济宁的饮食文化让人印象深刻 济宁晚报:请问您是第一次来济宁吗?对济宁这座城市的印象如何? 高满堂:这是我第二次来济宁,2005年在创作《闯关东》的时候来过一次。相对于几年前,现在济宁不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到城市形象都有了很大变化,我从好几条街路过时觉得都有些不敢认了。另外,济宁的饮食文化也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。 谈创作心得:夯实人物,写人的大境界、大情怀
济宁晚报:我们都知道您的作品很多,既有像《闯关东》这样史诗般的剧目,又有《家有九凤》、《温州一家人》这样充满温情的细腻之作,作品风格可谓多变。那么在这中间您觉得有没有不变的规律,不变的又是什么呢?
高满堂:“故事在疯跑,人物看不到”恐怕是现在很多国产剧的通病,无论何种题材,支撑起作品的关键还是让人过目不忘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。创作风格多变,但不变的是人,要写大人,不写小人,所谓“大”,体现在人物的境界和情怀上,要写人的“大境界”和“大情怀”。
谈创作打算:寻找有关运河文化的历史掌故、人文趣事
济宁晚报:请问除了在济宁采风之外,您近期还有哪些创作打算? 高满堂:最近就是围绕运河文化这一题材,在济宁进行深入采访、采风和实地生活,寻找有关运河文化的历史掌故、人文趣事和民间传说。另外一部以麦香村牛大胆为主,讲述了一批从1948年开始横跨六十年跌宕起伏的农民的故事———《老农民》正在章丘拍摄。(孙丹青 刘传伏)
延伸阅读
“金牌编剧”:“运河在我心里,我一直想写运河”
谈到为何会选中运河文化这一题材作为新剧创作的缘起时,高满堂说,自从2005年,为准备《闯关东》第一部来济宁采访时,一晃九年时间过去了,看着当年陪同自己前来的两位小伙子都老了,才感觉时光飞逝,通过采访、交流和创作,可以说与济宁结下了深厚感情。“到济宁的头天晚上,我还和爱人聊天说自己就愿意写大江大河,比如《闯关东》里写到黑龙江,《大河儿女》讲述黄河岸边的故事,”高满堂说,“听到这个想法,我的爱人说了一句‘运河在你心里头’,确实是这样,运河在我心里”。1955年出生在辽宁大连,三年自然灾害时回到祖籍所在地山东青岛平度大泽山,待到10岁又回到大连,作为典型的“闯关东”群体的后代,高满堂对山东大地、齐鲁文化充满了好奇与敬畏,“山东人的精神品格和儒家文化的深厚,拥有强大的生命力,可以说对我的人生观、世界观一直在起着指导作用”。“我一直想写运河,每次与山东影视集团的工作人员通电话,件件谈起此事”,高满堂说,创作电视剧需要具有大气场,“当我可以驾驭这个气场的时候就可以动手了,所以这次来济宁就是和专家畅谈运河文化,形成新的采访线索”。
高满堂,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首富,祖籍山东青岛平度市,1955年生于大连,现为大连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国家一级编剧。著有电视剧七百部(集),中短篇电视剧《午夜有轨电车》、《相依年年》、《远山远水》获得第五届亚洲电视节金奖、第三十九届亚广联ABU娱乐类金奖、“飞天奖”一等奖。长篇电视剧《小楼风景》、《抉择》、《突围》获得“飞天奖”、全国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、“金鹰奖”,个人获得全国“电视百佳”、辽宁省优秀专家称号,代表作品有《大工匠》、《家有九凤》、《闯关东》、《温州一家人》、《钢铁年代》、《大河儿女》等等。
查看更多